這次我們訪問的主題是大木的傳統工匠,我們前往雲林古坑找到了曾政吉師傅做採訪。
Q1:請問大木是什麼?
A1:政吉傅主說。所謂【大木差寸,細木差分】要用施作過程的精細程度來分,也就是容許誤差的大小來區分,做大木的誤差值可以大些,但有時做大木的時候一樣是沒有縫的,通常樑、柱等大架構就是大木,門窗傢俱等是小木。而大木的樑柱結構又分為「穿斗式」及「疊斗式」,疊斗式展現的是木工的美及雕刻感,而一般普遍使用的則是穿斗式建築。
Q2:請問做一個作品大概要花多少時間?
A2:以前沒有電動工具加上要雕刻會比較久,現在都有電動工具就方便快速許多。穿斗式的都四四方方,機器做起來很方便,現在的日式建築,尺寸訂好之後,做榫,是沒有使用釘子,單純用木頭接榫,只有枯藤的地方會使用釘子,枯藤是用來固定柱子的,要先鑽洞,把藤條剖一半,泡水,藤條插進去卡住之後開始繞,大約繞三層,同時邊釘釘子邊繞,至於泡水是因為木質類的東西乾縮溼脹,泡水後纏繞,等藤條乾了收縮之後,就會緊繞柱子,在日本的話用的是鐵絲及螺絲,使用鐵件的缺點是鐵件與木頭會分離,冬天要鎖緊,夏天要調鬆,這樣房子才不會崩倒。
Q3:為什麼會選擇做大木的工作?
A3:當初做了各種不同的工作,開過公司承攬水電工程,也當過上班族,因為對木頭有興趣才學大木,高中是讀電子類的,取得專科學歷證明,而且有拿到甲種電匠證照,以前只是對木頭有興趣,之後參加大木修復工程學程後,取得專科學歷碩士班,才踏入大木的世界。
Q4:大木結構不用水泥螺絲什麼的安全嗎?
A4:現在很多水泥建築一遇到大地震就倒一堆,可是木做的不會,因為是使用榫接的方式,再怎麼晃都很耐震,不過當初的霧峰林家,修理時不會拆榫,直接鋸掉,鋸掉後沒有用榫接方式重做,所以會不穩倒掉,大木結構是相當安全堅固的,很讚!
Q5:工作室有沒有遇到甚麼困難?
A5:通常做大木的都要依附在營造廠商裡,因為整修整棟建築物,不只屋瓦還有磚塊水泥地基,所有都包含在營造廠商裡,需要牌照才能夠標案,而相對的,廠商也要找到師傅才能夠標案,規劃設計與調查人員通常都是政府人員、建築師,而九二一之前,標案的廠商沒有什麼變動,因為以前工匠審核很鬆,只要編入工程冊裡的就可以稱為大木匠師,經過抗議後,許多東西才開放給裝修業,例如木作也可以標案。
Q6:請問師傅有沒有甚麼滿意的作品?
A6:魏成美堂文化園區,那是一群匠師一起做的,匠師裡分很多等級,我當時是做梁柱的,那次的作品中有1000多個梁柱,每天都在刨柱子跟梁,趕工之後又要做榫,柱子刨完後要鑿洞,很多東西都是分工合作,大木匠師團隊除了做大木之外,可能還要會雕刻、會做窗戶、會編竹夾泥牆,會依每個人手工不同,分為大木、小木、雕刻等...
心得
經過這次的訪問我才了解到大木事甚麼,剛開始聽到題目的時候還很茫然,不知道要訪問的是甚麼東西,經過了上網的搜尋和實際的訪問,才對大木有了些淺薄的了解,謝謝博士讓我們有這個機會學到以往不曾瞭解的領域!!!!